2007年9月2日

台灣味不是這樣的吧?(貳)

沒想到大家真的看完了落落長的烏來伯與十三姨,相信大家一定覺得這部戲真是充滿了峰迴路轉盪氣迴腸吧!!哈哈,聽說,這部戲已經上千集了,同事說,他們演到後來,都不用劇本,只要大概知道劇情就好,其他就自由發揮,也對,反正怎麼拍都有人看阿!

對於台灣的影視圈,真的是讓人很難不充滿意見。

就拿台灣台來說好了,有稍稍關切的人就知道,從霹靂火、龍捲風、摩天輪、到天下第一味,還有我不小心看到的十三姨。這些戲劇,沒有什麼重點,也沒有太多內容,不一定是愛情,也不一定是親情。我想大致上就是選定了一個主題然後就開拍,目的就是能拖多長就拖多長,能演多久就演多久,故事的內容不重要,反正愛恨情仇,兒女私情,黑幫火拼,腦殘遊戲,東抄西抄,能寫的東西太多了,重要的是,觀眾買帳嘛,戲劇的內容,與我何干?

沒錯,市場機制。雖然很可悲,但是這樣的市場就是存在。但是,換個角度想,到底是媒體造就群眾,還是群眾造就媒體呢?

我常常看日本台,每次看日本台時,就會有一種感覺。就是不論做什麼無聊的節目,日本人都是做足了功課的,一些老牌的節目如超級變變變、料理東西軍、或是以前的搶救貧窮大作戰、還有許許多多的日劇,這一些節目,其實說穿了也都是對觀眾投其所好,為了賺錢才做的。沒有人要做賠錢生意,這是必然的,然而光是在投其所好這件事上面,很顯然日本人跟台灣人的想法差很多。日本人對於做節目,好像是拼了命一般,看到他們的綜藝節目就會知道他們多用心,料理東西軍的尋找食材上山下海,超級變變變搞到像是全國的嘉年華(真的是嘉年華),日劇也是一樣,不見得都是好劇本好演員,但是絕對都是在預定的劇本內結束,整部戲會有完整的結構,所傳達的東西也不至於鬆散,對他們來說,賺錢跟做一部好節目是一樣重要的。

反觀台灣,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好的節目少到很可憐(我眼中好的節目有悶鍋),幾乎都是像是速食般的東西,用完即丟,連一點點的剩餘價值都不剩,對台灣的製作者來說,做節目就是趕熱潮,好像嗅到了一點點的商機時,就用你難以想像的方式複製,然後販賣,然後等到觀眾膩了,就趕快換新口味,如果觀眾沒膩,就會不管計畫也不在乎劇本的繼續做下去,完全不在意這部戲或節目會變成怎樣,反正有觀眾看就繼續做,沒人看就草草了事,這就是台灣作風。

這些都只是態度面而已。

我認為,所謂的文化這東西,在影視圈也是完完全全的被搞得稀八爛。看看繼霹靂火的大戲吧,所有的情節都是跟台灣人說實在很難扯上關係的怪異劇情(固執到難以理解的長輩、黑幫火拼、幾乎所有的說話都在對罵),好像這就是台灣文化ㄧ樣,裡面的壞角色,完全沒有理念這東西,就是壞,好的角色就跟白癡ㄧ樣沒有個性,發生的事件以及人物的情緒全都過度在過度的誇張化,好像沒有那種深沈內斂的情感似的(真實的情感80%都是這樣的),難道,製作者認為這就是足以代表台灣的節目嗎?

文化,或是本土化。並不是一直重複的把你認為那些很像很"本土的"東西,重複的消費就叫做本土,而是你要以個人的角度出發去創造些什麼,才會成為自己的文化。所有的文化都會抄襲比自己高明的文化,但是當你只是抄襲或是消費老本土,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時,那樣的東西不會被留下,這就是為何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學習歐美的日本人,你會佩服他所生成的新文化的原因。

台灣可以很有創造力,但是媒體的負面力量太大,真正好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吸引力,所以台灣許許多多的好音樂好電影,往往在媒體的包裝後反而變成很奇怪的東西。

台灣的媒體人阿!可不可以不要在你關注可以噱到第幾集時,分一些資源出來吧!

3 則留言:

Cell 提到...

台灣文化就是,完全沒有理念這東西,就是壞,好的角色就跟白癡ㄧ樣沒有個性

C ate 提到...



那次出門覓食的我們

沒有因緊急煞車

而死在中山路的我們

乾杯

漫畫人生 提到...

cell...

要充滿希望阿~~!!!
"雖然前途千萬的困難
但是我們難道會怕嗎?"

by濁水溪公社


kate...

為這事乾杯...
好像不太好哎....

下次...
還是我騎好了(怕)...